「如果我们最终走不到一起,我一定会离开这座城市。」在花园凉亭的长凳旁,H 对 D 说。深夜了,路边一点昏黄的灯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到长凳上,将它的暗红又添上几分夜色。夜晚一步一步地侵蚀着今日所剩无几的时光,在楼宇间筑起一堵一堵高墙。生活却仿佛变成了一次次逻辑推理。

fire-in-dark

琐事与成见蒙蔽着我们的心智,如滴水穿石。面对生活中不可知,我们定义各种假设、规则,依赖他们来决策,尝试让生活变成一道道答案能够确定的逻辑题。这种行为填满了内心,消除了不安全感,而且心理上不需要为最后产生的结果负责。然而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?我们变得更快乐了吗?

我们贪婪地收集各种直接间接的经验,以此作为行动判断的准则。小心翼翼地观察对方,揣测对方的心理状态,审时度势采取对应的行动。这种行为形成了一整套框架,局限住我们心理上的深度广度。生活本身似乎变成了一场无止尽的较量,将彼此对立起来。

痛苦的回忆总是绵长,快乐轻易就被淡忘。人为什么要沉浸在痛苦中,难道痛苦会令我们感到愉悦吗?痛苦浸透着我们的脊背,催促我们打破准则,寻求慰藉心灵化解矛盾的途径。然而双方的这种灵性回归是很难同步的。无论双方的矛盾化解与否,痛苦的体验只会加深双方的对立。

人是自私的,都想享受更多的权利,履行更少的义务。有时候付出多,却以此胁迫对方,希望对方能够更多地回报自己。付出得少,有时却自以为付出得多。长此以往,这毫无疑问会打破双方关系的平衡。一旦原本脆弱的平衡被打破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轻易地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随着关系的对立,我们放弃了对自身的观察,将责任推卸给对方。这时候,亲密无间的关系和山盟海誓的深情都荡然无存。我们的思想给自己和对方设下圈套,总是根据既有的经验来要求对方应该作出什么举动,却在双方的关系中忽略了两个纯粹的人。理性和感性在这一刻消亡了,我们变成了陈旧规则、逻辑的制定者与执行者。

这是灵性的腐朽,这是爱的堕落。如果不能体察这种对立和它出现的原因,情况只会一次一次变得更糟糕。我们给自己和对方的精神桎梏只会越来越沉重,最后摧毁彼此。

「如果我们最终走不到一起,我一定会离开这座城市。」「我觉得如果我和你在一起,我不能得到想要的完美的爱情。」 「如果这一次你不采取让步,不来找我,我们就到此为止。」 ……

拥有了这些假设,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?我们变得更快乐了吗?并没有,我们陷入更多的痛苦,而这正是我们自己寻求的。我们是否可以快乐就只是快乐,痛苦就只是痛苦,而不是在某种心境下作出为难自己和控制他人的假设?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,是不是我们可以让双方都轻松些快乐些。

「莫问前程有愧,但求今生无悔。」长路漫漫,与君共勉。